浙江省地矿局单位简介
浙江省地质勘查局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, 1988年更名为浙江省地质矿产厅,1999年划归浙江省人民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,2000年与原省土地管理局合并组建原省国土资源厅,并成立浙江省地质勘查局,为正厅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,归口省自然资源厅管理。下属15个公益类事业单位(1个副厅级、14个正处级),有浙江省地矿建设有限公司、浙江省隧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、核工业井巷集团公司等队属企业70多家。截止2018年底,全局共有职工1.6万人,其中在职职工5700多人,离退休人员6300多人,其他人员3500多人;有党员3100多名,党委14个,党支部(总支)200多个。
主要职能是:贯彻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、政策及法律、法规,研究制订全省地质勘查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;组织指导地质勘查及其它产业的经营活动,发展地质勘查和地质科技事业,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;负责地勘体制改革、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工作,推进地质勘查业的改革与发展;制定局国有资产管理规定,并进行统一监管和运行;负责安全生产、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;管理局属地质勘查队伍;承担海洋地质项目实施与技术支撑职责。
自建局以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,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一代又一代浙江地勘人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攻坚克难、自强不息,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。经历了地勘队伍专业化重组和区域性整合,经历了属地化管理和分类改革的实践,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行的阶段性快速发展,经历了从单一基础性地质向大地质领域拓展的探索。40年来,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矿产资源保障和地质技术支撑,在全省范围内共发现矿产资源113种,查明储量83种,探获大中型矿床200余处,地热温泉和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40余处。实现了以服务矿业为主,向支撑服务矿业、民生改善、城市规划、生态文明建设、防灾减灾、地下空间开发、农业农村发展及国防建设等方面不断拓展,地质工作内涵与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。进入市场拼搏,工程勘察施工、测绘与地理信息、矿产品深加工等成为服务经济社会、提升自身实力的支柱产业,打造了“浙江地矿”“浙江隧道”“浙江工勘”“核工井巷”“核工金华”等一批优质施工企业品牌。2018年总产值达到117.92亿元,经营收入达到104.37亿元,利润达到4.69亿元,上交税金5.15亿元,国有净资产39.22亿元。地质科技成效明显,先后与国内20余家机构、院校、企业建立合作,建成中国地质大学浙江研究院、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和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、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拥有各类甲级(一级)资质154项,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。全局有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高级职称1200人,中级职称1576人,各类注册师951人次。党建工作全面推进,地质“三光荣”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,成功选树七大队全国重大先进典型,涌现出1家“全国模范地质队”、2家全国文明单位、3家“功勋地质队”、4家“百强地质队”等一批全国先进,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百舸争流千帆竞,勇立潮头敢为先。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,浙江地勘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,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自然资源重大决策部署,紧紧围绕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在“八八战略”的指引下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秉持浙江精神,干在实处永无止境,走在前列要谋新篇,勇立潮头方显担当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坚持融合发展、共享发展、高质量发展,坚持地质立局、人才兴局、科技强局、陆海联动,加快推进地勘事业改革,推进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、精细化转变,推进地勘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,为我省“两个高水平”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有力保障。